课程内容

北京大学“鸿升讲堂”揭幕

文章发表:2017/7/14 8:50:09 文章出处:教育基金会 作者:佚名 【字体:

7月10日,美丽的盛夏7月,一场温暖而充满深情的鸿升讲堂揭幕仪式在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北大之友报告厅举行。财政部原司长、北京大学鸿升教育基金设立人、现年88岁的袁东英先生,捐助人、袁东英先生好友邓春芳女士,北京大学副校长高松、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邓娅和教务部、学生工作部、学生资助中心、校友办、教育基金会等的师生代表一起重温了鸿升教育基金设立背后的感人故事,共同见证了这间寓意着美好期望的鸿升讲堂正式揭幕。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文莉主持仪式。

北京大学鸿升教育基金由袁东英先生和夫人梁玉芝女士设立于2015年,用于支持北大优秀学子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袁东英先生在致辞时激动地说道:“在北京大学设立鸿升讲堂,实现了我几十年的夙愿。”回顾自己这五年来的心路历程,他真挚地表示,能在有生之年参加鸿升讲堂的命名和揭幕仪式,将是自己一生中最难忘和最幸福的时刻。他觉得自己只是“尽了最大努力,做了一件小事情”,鸿升教育基金的设立将是他乃至他的家族最珍贵的、永远不贬值的一笔精神财富,这笔财富将跟随着北京大学千秋万代。他真诚地祝愿北京大学培养出更多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品德高尚的人才。袁东英先生一番发自内心的质朴感言赢得了全场长久的掌声。

中文系2016级本科生刘瑶在仪式上分享了自己在北大的收获与成长,这些都离不开社会的关爱和助学金的支持。他觉得助学金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资助,更是精神上的资助和启迪,“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给了我一个更好的追寻梦想的机会”。他认为袁东英先生所做的是兴教育、兴国家、兴民族之举,希望在这种感召之下,将来能像袁先生一样关心和回报社会,努力塑造自己的精神品质。

 “袁东英先生的义举让我们倍感钦佩,这饱含了袁先生和亲友们对北大的信任,更饱含了对北大青年学子的殷切关爱”,高松副校长代表学校向袁东英先生和其亲友表达了敬意与感谢之情,这种奉献精神对师生来说是生动的教育。高松表示,鸿升教育基金奖优助困,不仅可以助力更多学生平等充分地享有北大教育资源,全心投入学习、科研、交流和实践,为优秀青年的逐梦之旅保驾护航,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落实好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

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邓娅和在座的师生分享了袁老先生的大爱之举:2014年7月,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收到一位老人的申请,希望以名下一套回迁房作捐赠,在北大设立一个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和资助北大优秀学生和家庭贫困学生。这位80余岁的老人袁东英是一位普通的国家公职人员,他一生勤勤恳恳、节俭朴素,保持着一位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忠诚信仰,在2012年分到国家给他的回迁房时,他毅然决定将房产回归社会。袁东英的父亲袁鸿升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系,一生为官清廉、执法公道。父亲对袁东英最大的嘱托就是“好好念书,为国人做事,以后有条件了,办个学校,造福后人”,办学兴教成为袁东英的一个心愿,直到2015年,这个心愿才得以实现。袁东英选择父亲的母校捐赠,并以父亲的名字命名教育基金为“鸿升教育基金”,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怀念。之后,由于回迁房工程延期久久不能交付,为了尽早达成心愿,袁先生决定先捐出积蓄,并获得众多亲友支持和响应,共同捐资注入基金。为了教育基金尽早运行,袁东英夫妇更是在耄耋之年毅然选择将现居的房子出售,将房款再次注入基金。在袁老先生的家里,挂着这样一幅字:勤奋,谱写春秋;信仰,无愧天地;横批是:革命人生。这应是对袁东英先生一生最好的写照。

 为纪念和传承袁氏家族兴学重教的精神,北京大学决定将理科教学楼最大的一间阶梯教室冠名为“鸿升讲堂”。邓娅秘书长表示,教育基金设立的真正意义,是对教育的情怀、对家国的大爱、对信仰的坚守,这种精神真正触及到我们的心灵深处,令人动容与震撼。邓娅表示只有把基金管理好、用好才能不辜负袁东英先生和其亲友的这份心愿与坚持。

 仪式之后,嘉宾和师生代表移步理科教学楼。在众人的掌声与见证下,袁东英先生和高松副校长为鸿升讲堂正式揭幕。

鸿升讲堂铭文

 鸿之鸣,处高而声远;人之立,修德而功成。袁公鸿升,一九二零年代业法学于北京大学,怀崇文之志,行襄教之忱。子辈秉遗愿,缵续其事,罄家以设教育基金,用褒优才,并助贫困。特设“鸿升讲堂”,以昭其慈德,隆其善行。 北京大学 二零一七年七月

编辑:拉丁

在线报名(提交表单后我们将及时联系您)
课程: *
姓名:
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