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淫隋炀帝被杀前承认对不起老百姓?
核心提示:炀帝说:“我确实对不起百姓。至于对你们这些人,荣禄富贵到了极点,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今日之事,是谁领的头呢?”司马德勘说:“遍天下人都怨恨你,何止是一个人呢?”又有人历数隋炀帝的罪状,众将官十分愤怒,要将他杀死,隋炀帝解下身土的佩带说:“天子自有死法。”一位将官接过佩带,将他勒死,时年仅五十。
本文摘自《中国历代帝王故事》作者:周天,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害弟杀兄弑父
隋文帝杨坚有五个儿子。他登帝位的那年,便立大儿子杨勇为太子。立二儿杨广为晋王,三儿杨俊为秦王,四儿杨秀为越王(后改立为蜀王、益州刺史),五儿杨谅为汉王。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十月,废太子杨勇为庶民,十一月立二儿晋王杨广为太子,将杨勇交给杨广囚禁看管起来。
杨广就是隋炀帝(604-618)。他一名英,小字阿婪。相貌堂堂,一表人材。他从小便很敏慧,很受父母的钟爱,立为晋王那年,才13岁。他用阴谋被立为太子以后,也许是怕下面的三个弟弟用同样手法对付自己,所以对三个弟弟十分不放心。而最使他担心的,便是老四蜀王杨秀。杨秀身材魁伟,有胆略,武艺高强,在朝臣中有威望。开皇元年封为越王,不久改封为蜀王、益州刺史,在益州任职,总管24州军事。太子杨勇被废后,杨秀愤忿不平。杨广探知后,便与杨素计谋,让杨索派人到益州暗中收集杨秀的差错。正好杨秀在益州奢侈糜费,车马被服违反朝廷规定,制作得如同天子一般。杨素得报,便添油加醋地向隋文帝报告。隋文帝最恨的是子孙奢侈不节俭,不久前老三杨俊便是因奢侈受责忧郁而死的。对杨秀的行为,他也不饶恕,便下一道圣旨召杨秀回到京城长安。这是隋文帝仁寿二年三、四月间的事。杨秀得到诏令后,迟迟才动身。
这年八月间,独孤皇后病重身亡,太子杨广当着父亲隋文帝和宫妃百官的面哭得死去活来,悲痛欲绝,而背地里却谈笑风生,饮食如故。白天守灵堂时,每天只是叫人送点大米来,可暗中又叫人将鱼肉装在竹筒里,用腊封口,再用布包好送来给他偷偷地吃。
独孤皇后安葬后,蜀王杨秀才来到京城,隋文帝更不高兴。杨秀进见父皇时,隋文帝对他板着脸,不理他。第二天又派个使者去严厉地责备他。杨秀连忙陪着使者来到父亲面前谢罪,太子杨广和诸亲王都陪在庭院里流泪哭泣。隋文帝教训杨秀说:“前不久秦王杨俊糜费财物,我以父道训斥他,如今你杨秀残害百姓,我要以君道来惩处你。”说罢将杨秀交给杨素等几个大臣审讯。
太子杨广暗中令人制作一个木偶,用绳子将木偶的双手捆绑,用铁钉钉进木偶的心窝,上面写着文帝的第五个儿子汉王杨谅的名字,还写上“请西岳慈父圣母收去杨坚、杨谅的神魂”等字。令人将木偶暗暗地埋在华山山脚下。杨素派人将木偶挖出来后,去向隋文帝报告,说这定是杨秀干的。隋文帝大怒,立即下令将杨秀囚禁起来,撤掉一切官职,交给杨广看管。
隋文帝仁寿四年正月,64岁的隋文帝在仁寿宫卧病于床。两年前孤独皇后死后,隋文帝便宠爱宣华夫人陈氏和容华夫人蔡氏。隋文帝病倒时,两位夫人都在身旁服侍。杨素等大臣见文帝的病情日益严重,也都入宫侍候,并召太子杨广住进大宝殿。太子杨广见父亲病重,心中暗喜,他急着要登皇位,写了张纸条叫宫人交给杨素,向杨素问计。这宫人误将纸条送给隋文帝,隋文帝看到字条后勃然大怒,经陈、蔡二夫人百般慰解,才平息一些。第二天一早,宣华夫人陈氏外出更衣,不一会忽然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文帝见她神色紧张,头发散乱、衣冠不整,急问她出了什么事,宣华夫人流着泪说:“太子无礼。”原来她刚才出寝宫时被太子杨广拦住调戏,好容易才挣脱出来。隋文帝一听怒气冲天,恨得把手指头都咬出血来,连声大叫:“这畜生怎么能托付给他大事,独孤(皇后)误我!”急令人叫兵部尚书柳述和黄门侍郎元岩进来,对他们说:“快叫太子进宫来。”柳、元二人以为是要杨广入内,文帝连连摇手说:“叫勇来。”杨勇早已被废为平民百姓,要进宫来必须有诏书才行。柳述和元岩赶忙出去草拟一份诏书,两人正写着,忽然一队东宫卫士闯进来,将他两人押解到大理寺监狱里关押起来。原来是杨广见宣华夫人逃脱时,神色不对,知道大祸临头、忙去找杨素商量,杨素探听到情况后,连忙叫宇文述伪造一份诏书,将柳述和元岩抓起来,并将东宫的卫士调进宫来,由宇文述等人指挥,宇文述令卫士封锁宫门、不许王公大臣入内。杨素又派他们的心腹右庶子张衡入仁寿殿看望隋文帝。张衡进入隋文帝寝房时,便将宣华夫人和容华夫人支使出去。一会儿,只听到隋文帝惨叫几声,便断了气。据赵毅的《大业略记》一书记载,张衡是用毒药将隋文帝毒死的。又据马总的《通历》一书所载“张衡入拉帝,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崩。”这便是说他将隋文帝活活打死。总之,隋文帝是被太子杨广和宰相杨素合谋通过张衡之手杀死的。这一点已是诸家纪载比较一致的说法。
隋文帝死后,杨广秘不发丧,以隋文帝的名义造了一道诏令派车骑将军屈突通送给汉王杨谅(此时杨谅任并州总管之职),令杨谅迅速回京。杨谅发现诏书不对,不肯出发。原来隋文帝曾和杨谅约定,凡是他亲自发出召他回京的诏书,便在“敕”字旁边加上一点,作为标记。杨谅见屈突通送来的诏书没有这个标记,便怀疑有假。同时,他往日对大哥杨勇被废、三哥杨秀被囚已经很不满,现又发现诏书作假,便起兵以声讨杨素为名,反对杨广,但最后兵败被擒,终生被监禁。
与此同时,杨广又以隋文帝的名义发了一道诏书给故太子杨勇,赐杨勇死,并令人立即将杨勇缢杀。于是,杨广在害弟杀兄弑父之后,登上帝位,是为隋炀帝。
(取材自《隋书·后妃·宣华夫人陈氏》、《隋书·后妃·容华夫人蔡氏》、《隋书·柳述》、《隋书·元岩》、《隋书·张衡》、《隋书·房陵王勇》、《隋书·秦孝王俊》、《隋书·庶人秀》、《隋书·庶人谅》、《隋书·杨素》、《资治通鉴·隋纪四·文帝仁寿四年》)
三开运河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一位领袖李密发布一道文告,公布隋炀帝的十大罪状,其中的第八条罪状是:“大兴官室,开掘河道,土木之工遍天下,虐民无止。”文告中的“开掘河道”,指的便是隋炀帝三次下令开运河。过去的史学家也都认为,开运河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三次开运河,工程巨大,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严重地影响农业生产,促使隋王朝经济崩溃,井加重了对全国百姓的剥夺,迫使人民起来反抗。隋炀帝为什么要下令开运河?有些史书上说他是为了游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炀帝年轻时曾担任过江都总管,当年的江都,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物资丰宫,景色秀美,这一切使他念念不忘,但当时他父亲隋文帝对他们兄弟管得很严,又最恨奢侈浪费的子弟,他又想争得太子的位置,不得不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不敢放纵。如今当了皇帝,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而江都正是可供他任意享受的乐土,但如从陆路上去江都,既费时又劳累,不如水路便当,于是下令开运河。第一次开的运河叫通济渠,又称御河,意即为皇帝而开。这话符合实际。但是隋炀帝下令开运河,不光是为了自己的玩乐,还有其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原因。从政治上来说,是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更有利于隋王朝的统治。从经济上来说,是有利于将南方丰宫的物资运到北方,尤其是运粮,水路比陆路便利得多,所以通济渠也称运粮河。
隋炀帝下令开运河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隋大业元年。开掘沟通黄河和淮河的河道,叫通济渠。通济渠分东西两段:西段起自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西引谷水、洛水通黄河;东段从扳渚(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东),引黄河水东行汴水故道,至今河南开封市之东,离汴水折向东南,经今河南东部、安徽的西北角、江苏的泗洪至盱眙对岸注入淮河。
通济渠从大业元年三月动工,至当年八月完工,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完成这样巨大的工程,除了利用原有的河道(我国自春秋到隋文帝时经常开掘一些南北向的河道)外,还有便是集中大量的民工开河,当时从河南和淮北征集的民工有一百多万人,动用的物力和财力无数,男民工不够,连妇女也征集出工。许多农村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者耕地,对农业生产当然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一些监督开河的官吏,乘机敲诈受贿。据说有个开河的监官叫麻叔谋的,负责督造从宁陵至睢阳的一段工程,在宁陵时,他忽然得了风逆病,医生开了一方药是小羊羔拌药蒸熟吃,他服后病情减轻不少,于是常吃小羊羔。宁陵有个宫翁叫陶榔儿,担心河道经过他的祖坟,想讨好麻叔谋以便修改河道。他知道麻叔谋爱吃小羊羔,一天陶榔儿去偷了一个婴儿,割去头足,蒸熟后冒充小羊羔献给麻叔谋吃,麻叔谋食时觉得味道特别鲜美,不像是小羊羔,便用计让陶榔儿说出实情。麻叔谋知道实情后不但不惩罚陶榔儿,反而赏他黄金十两,并令工役保护陶家的袒坟,还派人继续去偷婴儿蒸熟了吃。从宁陵到睢阳有数百个婴儿被窃,哀声四起。开河副使令狐达探知真情,便向隋炀帝上了一道奏书揭发麻叔谋的罪行,但麻叔谋早已贿赂了专管奏书的朝官,官官相护,下情未能上达。河道开到睢阳时,麻叔谋又接受了睢阳一些商人宫豪的贿金三千两,使河道绕过他们的祖坟,这事直到隋炀帝第三次游江都时,因河道阻塞,查出是麻叔谋的责任,才将他吃婴儿、受贿赂的案情一并查出,这已是大业十二年的事
隋炀帝第二次下令开运河是在大业四年征集河北民工一百多万人开掘永济渠。永济渠利用了早在春秋时期吴国开掘的邗沟和隋文帝整修的山阴渎旧道,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南),全长二千余里。隋炀帝下令开永济渠,既为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也和准备进攻高丽有关。
隋炀帝第三次下令开河是在大业六年,开的是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全长八百多里。三国孙吴时已在江南开了条河,名叫破岗渎,江南河便是在这条河的基础上开掘的。这次动用的民工有十多万,比前两次规模要小。隋炀帝开这条运河,当然也是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同时据说他想游玩余杭和会稽,所以也有玩乐的目的在内。
隋炀帝下令三开运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运河的开掘,大大便利水上的交通,从长远来说,是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物资交流的。对开河的利弊,早在唐代便有人讲到。唐代诗人李敬方有诗言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这诗的大意是:汴水和淮水相通好处很多,但对民生也有害;东南广大地区的百姓,为了这条河被剥夺了多少财产!晚唐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一诗也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诗的意思比较明白,诗人指出如果隋炀帝不是乘龙舟游江都大肆糜费的话,他开运河的功劳不比夏禹治水小。
(取材自《隋书·帝纪·炀帝》、《资治通鉴·隋纪四·炀帝大业元年、四年、六年》;另,参考了宋人传奇《大业拾遗记》、《开河记》)
三游江都
隋炀帝在位13年,三次游览江都,其排场之大,耗费之巨,在历代帝王中是少见的。江都,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历史上曾称为广陵郡、青州、吴州等。隋文帝统一全国后改吴州为扬州,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又改名为江都郡。隋炀帝曾在扬州当过总管,当上皇帝后便一游、再游、三游江都,最后被杀于江都。
隋炀帝于大业元年三月下令开运河(通济渠),同时下诏命黄门侍郎王弘等人到江南造龙舟和各种船只数万艘,几十万人被征调去造船,监造的官员十分严酷,许多民工劳累过度,死的人有十分之四五,运载尸体的车子,东至成皋,北到河阳,络绎不绝,前后相望。
大业元年八月,通济渠刚挖好,龙舟等船只也造好了。隋炀帝即从洛阳出发游江都,令后院十六宫三千嫔妃、皇后和文武百官随行,还有公主王侯、僧道尼姑等也随行。炀帝坐的龙舟,高45尺,阔50尺,长200尺,有四层,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是百官朝拜之处;当中二层,有120间房间,全用金玉装饰,供炀帝游乐;下面一层给内侍住。皇后坐的船叫翔螭舟,有三层,装饰与龙舟同。公主王公、文武百官和僧尼道士坐的船也各有名称。还有卫士坐的船几百艘。挽船的丁壮八万多人,都是从各地征调来的民夫;还有专门给皇帝皇后挽船的男女九千多人,叫殿脚,他们穿着锦彩长袍,拉着五颜六色的丝绸做成的挽绳,别有一番气派。大概世界上、人间里最会享受的、最讲排场的,要算是中国的皇帝了,因此,受苦最深的,恐怕也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的老百姓,尤其是遇上像隋炀帝这样贪婪残酷的皇帝。隋炀帝的船队,前后绵延二百多里,船队所过沿岸州县,五百里内都要供献珍肴美酒,食品多得吃不完,剩下的便丢在河岸边或埋在土里,可许多穷苦的百姓却饿得嗷嗷叫,许多农民被盘剥得一无所有,一些郡县甚至强迫农民预交几年的租税,弄得许多人倾家荡产。
大业六年隋炀帝二游江都,这次游幸,除沿途像蝗虫般地吞食百姓的粮食、食品外,炀帝一行到了江都,还大摆酒席,宴请江淮以南的名士,炫耀其豪华。
大业十二年,隋炀帝三游江都,这时农民起义的烽火已燃遍大河上下、长江南北,隋王朝已是岌岌可危了。可是一向迷信个人权力可以左右一切、支配一切的隋炀帝,还要尽情作乐,他根本不把人民群众的力量放在眼里。在游江都之前,停泊在江都的几千艘龙舟全被起义军烧毁,隋炀帝立即下令重新建造,规格比原来的还要豪华宫丽,耗费了大量的钱财,百姓也已穷困到了极点,哪里经得起隋炀帝一路上的挥霍,一些大臣心里十分焦急,但又怕惹杀身灭族之祸,大都缄口不言。但在隋炀帝出发前,却有人挺身而出,冒死直谏。右侯卫大将军赵才向炀帝进谏说:“如今百姓疲劳,府库空竭,盗贼蜂超,朝廷禁令不行,还望陛下回到京师(长安),安抚百姓。”他这也是为炀帝着想,可炀帝听罢大怒,立即下令将他关押起来,过了好几天稍为息怒后,才将他释放。赵才刚放出来,建节尉任宗又上书进谏,炀帝阅罢大怒,在朝堂上令人将任宗活活打死。
从洛阳出发的那一天,奉信郎崔民象又拦在建国门上表进谏,炀帝见扫了他的兴,火冒三丈,令人先将他的下巴脱解下,使他无法开口分辩,然后拖出去斩首。炀帝一行来到汜水时,又有奉信郎王爱仁上书请炀帝回到西京长安,炀帝下令将王爱仁斩首。船队开到梁郡(治所在河南睢阳)时,又有一些吏民上书说:“陛下如果巡幸到江都,天下便非陛下所有了!”炀帝下令将他们斩首。
隋炀帝的船队从宁陵开赴睢阳时,常常搁浅,拉纤的民夫用尽力气,一天也行不了几里路,炀帝十分恼怒,下令追查这一段河道是哪个官员负责督造的,一查知道是麻叔谋负责的。当时的督造副使令狐达乘机上书告发麻叔谋蒸食婴儿、收受贿金三千两等事,于是炀帝下令查办麻叔谋,并下令将当时这一段河道的掘河民工五万多人通通活埋在河岸的两旁。
一天夜里,躺在龙舟上的隋炀帝正朦咙入睡时,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一阵阵的歌声,他睁开眼,仔细一听,歌声随着江风飘进他的耳际,歌辞是: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千万里,此身安可保?暴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这是一首拉纤民夫血泪控诉的悲歌,隋炀帝听后立即令人上岸捉拿唱歌的人,卫兵上岸时,歌声已停歇,他们左盘右查,始终查不出个结果来。
船队终于开到江都,但这一次游幸,隋炀帝的兴头已大不如前了,这倒不是因为他一路上杀了不少人,杀人对他来讲是家常便饭,而是因为他已经感觉到,隋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了。
(取材自《隋书·帝纪·炀帝》、《隋书·赵才》、《资治通鉴·隋纪四·炀帝大业元年、十二年》)
三打高丽
高丽是隋朝东北边境的一个邻邦,也称句骊、句丽、高句骊、高句丽等。隋炀帝大业三年,炀帝北巡到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宴请突厥的启民可汗,这时高丽王的使者正在启民可汗那里,启民可汗便带他朝见隋炀帝。隔天,隋炀帝派礼部尚书牛弘向高丽使宣旨,要高丽王明年亲自来朝见隋炀帝。大业六年,隋炀帝在洛阳大演百戏,向各族君主夸耀隋王朝的宫强,他得知高丽王还没有来朝见,便下了出兵征讨高丽的决心。当年便作了准备,令天下宫人买骏马交纳,于是马价大涨,每匹马价高至十万钱;又令各地检查库中武器,发现有生锈或弄坏了的兵器,即将看管的吏员处斩。
大业七年,隋炀帝正式下令攻打高丽。这年二月。炀帝来到涿郡,命天下兵马不论远近都到涿郡集结;派人到东莱(今山东掖县)海口造船,命令十分火急,船工们日夜泡在水里施工,腰以下都泡烂生蛆,死的人有十分之三四。隋炀帝又令江淮以南民船运粮到涿郡,运粮的船只相连数千里,还有运载兵甲武器车辆的役夫数十万人,把道路都堵塞了,两路的役夫们日夜不停地赶路,死在半路上的尸体堆积在一起,臭气冲天。农民们被征调来运粮运兵器,大片田地无人耕种,杂草丛生,加上当年山东、河南发大水,淹没三十余郡,许多地方闹饥荒,粮价大涨,一斗米涨到一百多钱。广大农村破产,迫使农民起来造反。
大业八年正月,隋军从涿郡出发,总共有军士113万3千8百人,号称二百万。全军分为左右两翼,各有十二军,每军置大将、副将各一人。左十二军出镂方、乐浪等道,右十二军出粘禅、碣石、襄平等道。还有骑兵四十队,每队一百人,十队为一团。第一军先出发,每日出发一军,相隔十里,四十天出发完毕,队伍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蔽空,连绵九百六十里,隋炀帝殿后,驻扎在辽水岸边。隋军临水列阵,高丽军隔水相拒,阻挡隋军。隋将麦铁杖自请为前锋,临战前对他的三个儿子说:“吾蒙国恩,今为死日!我拚死冲杀,你们便可富贵!”隋军在辽水西岸架桥三道,桥架到离对岸尚有一丈多时,高丽兵已经潮水般地涌来,一些骁勇的隋兵争着跳进水里和高丽兵交战,高丽兵居高临下,隋兵无法上岸,很多士兵被杀死和溺死。麦铁杖大喝一声,猛跃上东岸,还有一些将士跟着上了岸和高丽兵撕杀,但因寡不敌众,都战死在辽水东岸,隋军于是收兵。两天后桥架成了,隋军相继过桥,在河的东岸与高丽兵交战。高丽兵大败,战死者数以万计,隋军乘胜进围辽东城,隋炀帝也渡过辽水,召集诸将议事,他提出分兵三路,规定凡有进军的行动,一定要先奏报,三路同时出兵,不许独自行动,或擅自接受敌军的投降。被围在辽东城中的高丽兵几次出击都被打败,当城中危急时,便派人出来说要投降,隋军将领不敢擅自受降,派人去向炀帝奏报,待炀帝的旨令传到时,辽东城的守卫又很严密了,如此反复几次。
辽东城久围不下,炀帝急了,来到辽东城南,观察城池地势后,召集诸将,训斥大家说:诸位贪生怕死,不肯尽力攻城。还威胁诸将说,你们以为我不能杀你们吗?诸将一听,大惊失色。于是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立即率领江淮水军,从水路进军,离平壤六十里对,与高丽兵相遇,大破高丽兵,来护儿乘胜攻打平壤城,中了埋伏,大败而归。
隋军分几路向平壤进攻,高丽王派遣大臣工支文德来隋营诈降。隋将于仲文将文德放走,过后又后悔,派人去追他回来,文德探得隋军一些内情后,赶紧渡过鸭绿江离去,于仲文带领精锐部队追文德,隋将宇文述劝于仲文别追,于仲文大怒,激发隋军备将领渡过鸭绿江追去,宇文述只好一起过江。文德回头见宇文述的一支军队面有饥色,便带领一支队伍和他交战,每战必败走,再战再败走,一天里,宇文述七战七捷,他因胜而骄,驱军直进,东渡萨水,离平壤仅二十里地时,依山扎营,这时文德又派人来诈降,说只要隋军班师回去,他一定捉住高丽王高元去拜见隋主。宇文述见将士已很疲劳,难以再战,平壤又很险固,一时很难攻下,便决定回师。宇文述等将领将隋军布成四方形的阵势撤退,高丽兵也从四面围击,隋军且战且走,渡萨水时,刚渡一半,高丽兵从后面猛烈进击,隋军大溃,一日一夜狂奔四百五十里,几乎全军覆没。隋军进渡辽水时,有三十万五千人,退回到辽东城的,仅有二千七百人。隋炀帝大怒,将宇文述逮捕起来,要办他的罪,下令退兵回朝。
大业九年,隋炀帝第二次出兵攻打高丽,同时招募骁果(皇帝的卫兵)保护自己。这年三月,隋炀帝带兵到辽东亲自指挥攻打辽东城。隋兵用飞楼、云梯、地道等四面进攻,日夜不息,城内的守兵随机应变,顽强抵挡,二十多天过去了,双方伤亡惨重,辽东城屹立不动。
几个月过去了,辽东城还是攻打不下,隋炀帝令人制造布袋一百多万条,装满土,从地上堆叠起来,高与城齐,令将士登上去,向城内射箭。又令人造八轮楼车,比辽东城还高。隋军在车上向城内射箭,高丽军损伤严重,正在快要破城时。一份火急的报告传到隋炀帝的手里,原来是在黎阳督运粮草的礼部尚书杨玄感(已故大将军杨素之子)起兵造反,声势很大。隋炀帝大吃一惊,连忙下令撤军,被高丽发现了,发兵追击,隋军后军数万人受到高丽兵的抄袭,数千人被杀。
大业十二年,隋炀帝第三次下令攻打高丽,兵器物资都集中到涿郡,但这时农民起义的烽火已燃遍四面八方,被征集的兵士纷纷在半路上逃跑,有的干脆不应征。这时高丽也被战争弄得十分困苦,渴望罢兵,高丽王高元派个使者来向隋炀帝求和,隋炀帝顺水推舟,便不再发兵(他也无兵可发了)攻打高丽。不过,三次攻打高丽的战争,激化了国内的矛盾,隋王朝的覆灭已是不可避免的了。
(取材自《隋书·帝纪·炀帝》、《隋书·牛弘》、《隋书·麦铁杖》、《隋书·来护儿》、《隋书·宇文述》、《隋书·元弘嗣》、《隋书·宇文恺》、《隋书·于仲文》、《隋书·王仁恭》、《隋书·东夷·高丽》、《资治通鉴·隋纪五·炀帝大业六年——九年》)
“我确实对不起百姓”
隋炀帝杨广自从登上帝位以后,可以说每一年都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宫殿、开运河、挖驰道、筑长城,无休止的南游北巡,大规模地宴请各族君主、王公大臣,发动上百万人的战争,其糜费之大,劳民伤财之严重,在历代帝王中是罕见的。就以大业元年(即他登上帝位后改元的那一年)来说吧,这一年正月,隋炀帝因听说林邑(在今越南中南部)多奇宝,便命刘方为鑵州道行军总管,带领步兵和水师数万人去攻打林邑;二月,在宫殿里陈列金宝、器物、锦彩、车马等,赏赐功臣;三月,下令建造东都洛阳,大造宫殿,每月役夫达二百万人,同时下令征集百万民工开运河。五月,在洛阳造西苑,穷奢极丽;八月,带随行人员、护卫兵士和拉纤夫数十万人,从洛阳坐船游幸江都。再如大业十二年,这时隋王朝的国库已经空虚,全国到处燃起农民起义的烽火,在这种情况下,隋炀帝还下令叫毗陵(今江苏省常州市)通守集十郡兵丁数万人,在该郡的东南造宫苑,方圆十二里,内有十六离宫,比洛阳的西苑还要华丽。这一年,又令江都官员造龙舟数千艘,让他三游江都。
连年不断的劳役,男丁不够数,连妇女也征用。许多人为了逃避劳役和兵役,故意将自己的手脚弄残,称为“福手”福足”。沉重的赋税,使得人民不胜负担,生活极端困苦,史书上多处描写当时人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如大业七年,隋炀帝为攻打高丽,下令征集上百万民夫运粮、运物资,致使“耕种失时,田地荒芜”,加上水灾饥馑,粮价大涨,“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分守己不免冻饿而死,偷窃抢劫尚有一线生机”,大业十二年,官吏更加腐败,许多地方百姓饥馑无食,开始吃树叶树皮,继吃野草或煮土而食,这些都吃尽了,便人吃人。
隋王朝对人民残酷的剥夺和压迫,迫使人民起来反抗。大业六年正月初一,天明前,有数十人戴白帽穿白衣,焚香持花,称弥勒佛,进建国门夺兵仗,谋起事,事泄被杀,事后连坐千余家。残酷的镇压并没有使人民屈服。大业七年,邹平百姓王薄据长白山(今山东省邹平县南)起义,称知世郎,从此农民起义此起彼落,连年不断,规模越来越大。大业十二年,瓦岗军首领李密叫文人祖君彦写了一道檄文,布造天下,公布隋炀帝的十大罪状。
就在这一年,隋炀帝还是三游江都。他到江都后,更加荒淫,宫中多间房屋,每一间都有美人居住,每一天令一房美人作东道,设宴陪炀帝饮酒作乐。萧后和嫔妃一千多人,也都每天宴饮,常常喝得醉醺醺的。炀帝更是杯不离手,酒不离口。他见天下大乱,心里常常烦躁不安。实际上,早在大业八年,有一天宫中失火,他怀疑是盗贼入官放的火,从此每夜不能安然入眠,要有妇人在他身边为他拍抚方能入睡。如今他更是惶惶不可终日,预感到自己的一生快要走到尽头了。一天他照镜时,对萧后说:“好头颅谁当斫之?”意思是说:他这颗头颅迟早保不住了。
没多久,江都的粮食快吃光了。炀帝宫中的骁果(招募来的卫兵)大多是北方人,眼看就要饿死,更加想念家乡,纷纷逃跑。有位郎将叫窦贤带着一些卫士一起逃跑,炀帝得报后立即派兵将他们抓回,将窦贤斩首。可还是不断有人逃跑,扰得炀帝更加惶惶不安。
虎贲中郎将司马德勘是炀帝宠信的一位卫队将领,他深知他所统领的骁果都想逃回北方的家乡,便和一些知心的官员商量,约定一起逃跑。这事给一个宫女听到了,她先告诉萧后,后又去向炀帝报告,炀帝大怒,认为这不是她该说的话,将她斩首。事后又有一个宫女向萧后报告司马德勘等人要逃跑的事,萧后叹息道:“天下事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无法可救,何必去说呢!”从此再也没有人报告这事了。
虎牙郎将赵行枢也是合谋者之一,他和将作少监字文智及交情深厚,便将逃跑的事对宇文智及说了。宇文智及大喜,不过他认为逃跑不是办法,窦贤便是个样子,如今上天已要隋朝灭亡,英雄并起,不如趁此成就帝王之大业(即夺取帝位),司马德勘表示赞同。两人又去找一些官员合计,众官也都赞成,他们共_推宇文智及之兄、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为主。
几天后,司马德勘等人带兵进入内宫,消灭了少量的抵抗力量后,便去捉拿隋炀帝。隋炀帝知道发生动乱,连忙换了一身衣服,逃到西阁躲起来,经一宫女指点,终于被捉住,被带到他的寝宫。炀帝苦着脸说:“我有何罪,落到这个地步!”有一个将领叫马文举,数落他说:“陛下违弃宗庙(指离开宗庙所在地的京城),四处巡游不息,对外频加征讨,在内奢侈荒淫,使得丁壮劳力死于刀刃,老弱妇女填于沟壑,四方百姓无以为生,盗贼蜂起,还重用那些逢迎拍马之徒,文过饰非,拒绝忠臣的谏言,还说没有罪吗?”炀帝说:“我确实对不起百姓。至于对你们这些人,荣禄富贵到了极点,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今日之事,是谁领的头呢?”司马德勘说:“遍天下人都怨恨你,何止是一个人呢?”又有人历数隋炀帝的罪状,众将官十分愤怒,要将他杀死,隋炀帝解下身土的佩带说:“天子自有死法。”一位将官接过佩带,将他勒死,时年仅五十。
过去的史书都说隋炀帝是个暴君,这是有事实根据的,他的被杀,便是他那贪婪残暴、任意挥霍、好大喜功和拒谏饰非的剥削阶级本性所造成的恶果,但这个暴君却是个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年轻时也立过功,当皇帝后也办了一些大事,如营建东都洛阳、开运河等,客观上对后世也是有益的,对此也应该采取分析的态度。
(取材自《隋书·帝纪·炀帝》、《隋书·后妃·炀帝萧皇后》、《隋书·杨玄感》、《隋书·李密》、《隋书·司马德勘》、《隋书·宇文化及》、《资治通鉴·隋纪四、五·炀帝大业元年、六年——九年、十二年》)
- 上一篇:历史回眸:中国的暴力排外闹剧
- 下一篇:被史学家称“中国史上最大的太监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