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儒家学者论读经:极端“纯读经”私塾荼毒儿童身心健康

文章发表:2016/8/22 8:31:27 文章出处:艺术中国(ARTX.cn) 作者:佚名 【字体:

【编者按】

柯小刚,字如之,号无竟寓,湖北大冶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主任,研究兴趣涉及儒学、经学、中国哲学、中国历史、西方古代经典与解释、现象学、德法哲学、政治哲学、艺术理论、中医、传统文人书画等领域。

学院之外,他还创办了道里书院,举办公益性质的网络读书会,阅读经典,坚持十年。近年获基金资助,与同道合办公益性质的同济复兴古典书院,书院终于落地。

作为一名深度参与者,柯小刚对当代社会的儒学教育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体味,并对当前的国学热和读经运动颇多反思。2016年6月,一位读经少年的来信令他深受震动,信中描述的极端读经方式让柯小刚痛心不已。他当时就写下如此感悟:“边缘化、过于敏感、傲娇和自卑的混合,这些都是读经学生常见的心态。如何解开这些心结,找回平常心,鸡血渐退而向道之心弥坚,要靠他们自己慢慢释放,然后重新聚集心力……信中反映的问题在读经界非常普遍,但鲜为外界所知。声势浩大、感人肺腑的读经宣导和蓄意攻击传统文化的媒体报道两面夹击,公众无从了解读经生活的实情。惟生的这封信是读经学生的第一次自我陈述、冷静思考,弥足珍贵。”

近日,柯小刚提笔撰文《回归生命的学问:给读经孩子的一封信》,阐述自己对读经运动的深思,并授权澎湃新闻编辑刊发。他明确反对“3-13岁全日读经,只许背诵,不予讲解”、“每天十小时纯读经,十年‘包本’背诵三十万字”式的极端读经方式,认为自发的感受力和学习的兴趣,才是儿童教育中最宝贵的东西,而刻意排斥理性的蒙昧主义读经方法只能养成封闭麻木的心灵。他主张生命是需要从容涵养的,无论个人生命还是文化生命都是“活出来的”,不是工具性地“读出来的”,更不是高强度的十年全日制“纯读经”背出来的。

诗云:“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人最可畏的是内心的疚责,而不是外界的威胁。

转自:http://www.artx.cn/news/245071.html

在线报名(提交表单后我们将及时联系您)
课程: *
姓名:
手机: *